欢迎您访问东莞泰方机械有限公司官方网站

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

欢迎来电咨询

136-5258-3376

快速导航

全国服务热线

136-5258-3376

泰方机械,行业标杆

行业新闻

当前位置:首页>>新闻资讯>>行业新闻

中空纤维膜制备技术创新与应用前景——解析肖长发团队的研究突破

2025-03-26 08:16:00 已有32人浏览

开篇:从”分子筛”到”工业命脉”,中空纤维膜如何改变世界? 在净水器滤芯中默默工作的中空纤维膜,在ICU病房血液透析仪里挽救生命的过滤装置,甚至在航天器废水循环系统中扮演关键角色——这种形似发丝却内藏万千孔隙的材料,正以高效分离、低能耗、模块化设计等优势,悄然重塑现代工业与生活的边界。肖长发教授团队深耕中空纤维膜领域二十余年,其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制备技术的革新,更让这一材料在环境治理、生物医疗等领域释放出巨大潜力。

一、中空纤维膜的核心价值与结构特性

中空纤维膜是一种具有不对称多孔结构的管状分离材料,其内壁致密层可实现分子级筛选,外壁支撑层则赋予机械强度。这种”内密外疏”的独特构造,使其在保持高渗透通量的同时,具备优异的抗污染性与使用寿命。 肖长发团队在《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》发表的论文中指出,中空纤维膜的性能突破源于材料选择与结构调控的协同优化。例如,采用聚偏氟乙烯(PVDF)时,通过添加聚乙烯吡咯烷酮(PVP)作为成孔剂,可使膜孔径分布均匀性提升40%;而引入纳米二氧化钛(TiO₂)粒子,则能赋予膜材料光催化自清洁功能。

二、制备技术的三大创新路径

1. 干-湿相转化法的工艺升级

传统相转化法易导致膜孔结构不均,肖长发团队通过梯度凝固浴设计,将溶剂与非溶剂的扩散速率控制在纳米尺度。实验数据显示,采用分段温度控制的凝固浴(25℃→10℃→5℃),可使膜表面孔径标准差降低至0.8μm,显著提高截留率。

2. 熔融纺丝-拉伸法的突破

针对聚烯烃类材料,团队开发出双向拉伸耦合退火工艺。在180℃熔融纺丝过程中施加轴向拉伸,再通过横向气体膨胀形成微孔。这种工艺使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的孔隙率突破65%,水通量达800L/(m²·h·bar),较传统工艺提升2.3倍。

3. 静电纺丝技术的前沿探索

为获得亚微米级超细纤维,团队采用多针头阵列静电纺丝装置,通过调节PVDF/DMF溶液的导电性(添加0.5wt% LiCl),在20kV电压下制备出直径200-500nm的纳米纤维膜。这种膜对0.1μm颗粒的截留效率超过99.97%,已用于高精度空气过滤系统。

三、多领域应用场景的技术落地

▶ 水处理领域的革命性应用

在天津某工业园区废水处理项目中,肖团队开发的PVDF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(MBR)实现日均处理量5000吨。膜组件通量稳定在25LMH,运行成本较进口产品降低37%,COD去除率高达98.6%。

▶ 医疗健康领域的生命守护

团队与医疗器械企业合作研发的聚砜中空纤维血液透析器,通过表面接枝肝素分子,使凝血时间延长至4.2小时(普通产品为2.5小时)。临床数据显示,该产品对β2-微球蛋白的清除率提升至82%,显著降低透析并发症风险。

▶ 新能源产业的跨界融合

在锂离子电池隔膜领域,团队首创三层复合中空纤维隔膜:外层陶瓷涂层提升耐热性(可承受200℃高温),中间层聚乙烯提供闭孔保护,内层纤维素增强电解液浸润性。该技术使电池循环寿命突破2000次,相关成果入选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》封面论文。

四、未来发展趋势与技术挑战

当前中空纤维膜研究正朝着功能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方向演进。肖长发团队最新开发的光热响应型中空纤维膜,通过负载碳量子点,可实现太阳光驱动下的膜污染原位清除,能耗降低60%。而在制备工艺绿色化方面,团队正在试验超临界CO₂替代有毒溶剂,已实现NMP用量减少85%的突破。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引入,定制化膜组件设计成为可能。团队利用熔融沉积成型(FDM)技术,成功制备出螺旋流道增强型中空纤维膜,湍流促进效率提升70%,为工业级膜分离系统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。

TAG:

相关内容